VR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有很多VR硬件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基本上面临着被淘汰的地步。
经营模式尚不清晰,大批公司面临淘汰
国内的VR市场刚起步,在一波接着一波的概念炒作后,如何在元年之后得以生存,拿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才是企业需要深思熟虑的。
单从硬件设备和研发来看,国内很多的企业目前仍处于偏模式轻技术的状态,内容单一,缺乏创新,从市面上大批量的VR眼镜就能看出来。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指出,国内VR市场的硬件领域在VR显示器、VR眼镜盒子、VR一体机方向均有涉及。
但超过80%的产品均为VR眼镜盒子,技术含量低,造价成本低,进入门槛低,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VR显示器、VR一体机产品的厂商屈指可数。
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开发与VR概念相契合的产品,但盈利模式仍不清晰。
比如,盟云软移,其营收大增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公司增强虚拟游戏开发、移动互联网广告发行等业务。
再比如,为铁路和地铁等机构做虚拟现实解决方案而涉足VR的腾实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2万元,同比增长149%。
但其净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高铁运营线路里程大幅增加,车辆设备数量增加较快,因此各运营站段需要的人员增加较快,培训压力骤增。
投资者对于涉足VR相关领域公司的投资也较为谨慎。
一位从事新三板投资的人士对记者表示,VR这两年才刚刚热起来,但从目前的盈利模式,到技术层面,再到用户体验,都还不太明朗,大多是停留在概念上。
“之前接触过一些声称做VR的公司,往往看不到实际的产品,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他说。
艾媒咨询一份报告认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淘汰大批硬件创业型企业,而不少企业也将从内容端切入,从硬件生产转向内容产出。
对此,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欣指出,VR硬件性能将在1~2年后有所突破,行业标准与生态平台将随之诞生,但主要还是由海外硬件巨头主导。而
国内创业型中小企业硬件开发技术竞争力不足,一窝蜂式的项目投入导致山寨成风,伪概念和炒作现象严重。
国内VR硬件必将面临行业大洗牌,目前经过2015年一轮淘汰后留存下来的五六十家硬件企业最终存活的可能只有几家。
累计评论0条
展开其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