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VR视频的叙事是非常的难的,那么VR视频的叙事难点究竟在哪呢?这里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所谓360度叙事难度究竟在哪儿?
VR叙事,开场环境非常重要。
既要沉浸感足够好,同时要有及时和充分的逻辑引导,否则观众要么一下就“迷失”在自由度很大的空间中,要么会在无聊的环境中“跳戏”。
而在“Trafficked”中,一开场就是一个很拘禁的陋室,简单的利落的环境设计,并没有给观众无所适从和游移的机会。
关键还在于,全片都有玛丽亚的声音在引导着视线的转移。比如在这个开场镜头中,玛丽亚的旁白是,没关系,看看周围吧,我就窝在这么个地方,整整8年了……
观众几乎可以瞬间变身玛丽亚,自然地进入她的故事。
在BBC的案例里,声音不仅是剧情的引导,更是整个故事的组成部分。BBC毫不犹豫放弃了与VR极其违和的“字幕”方式。
不得不说,这个“损招”其实在大牌工作室的VR内容里也屡见不鲜,比如NYT VR的第一个获奖新闻“流离失所”,Chris Milk团队拿手的VR新闻,字幕成了让观众“简直不知道该看哪儿”的破坏沉浸式叙事的“最成功”手段。
场景的转化也是个难点,弄不好会让观众莫名其妙再次“跳戏”。
BBC的这两部“VR新闻动画片”。都存在多场景的转换。
成功的原因无非在于:1、场景简单;2、故事逻辑紧凑。
在这两个前提下,即使没有自然过渡,仅仅是简单的画面切换,被故事紧紧牵引着注意力的观众也不会因此觉得困惑。
顺理成章这个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交互。事实上,目前更多的以叙事为主的VR内容,更着力在情感的互动上。
如同Baobab Studio的导演Eric Darnell所说,他们倾向于把VR叙事过程中的交互氛围(程度)重点集中在如何叙事上,让人真实地沉浸于故事本身而不是仅仅看个表面。
他们倾向于构建让观众更沉侵其中的场景,并适当地设计交互以此来让体验者增强参与感和存在感。
BBC的这两部“VR新闻动画片”应该说是对Darnell此番观点最好的实例说明。
只要沉浸场景建造得干净、简洁、优美和主次分明,适当的交互能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最后最重要的还是对故事逻辑的把控,故事本身的魅力,紧凑有序的节奏,是保证观众注意力的最有效手段。
BBC从来不提探讨所谓“虚拟叙事逻辑”的问题。对于一个世界顶级的新闻机构,叙事逻辑这件事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脉络:按照事件发生的真相去讲述。
这不仅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新闻媒体的核心价值,也是探索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时必须遵守的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追寻现实世界真相的本能,会自然引领着人类在虚拟世界中的思维逻辑。
或者换句话说,无法顺畅描述一个真实故事的人,不能指望ta在多维的虚拟世界中有逻辑地讲清楚任何事情。
叙事是一件专业度极高的事情。如果足够专业其实在什么环境中都一样,所谓“虚拟叙事逻辑”可能真是一个伪命题。
累计评论0条
展开其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