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的结合被称为MR,不过Hololens这个MR设备里加入的HPU却告诉了我们这个技术其实还离我们很远。
最近的沉浸式技术堪称花式高科技大放送。
不约而同聚焦在“更自由、更自然、更交互”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IDF)曝光了Project Alloy头盔,不接主机不插线在更大空间使用手势交互的RealSense技术。
leap Motion的互动引擎,可以直接在VR体验中使用手势创建虚拟对象。
国内公司Dexta Robotics正在开发的、能感受虚拟物体物理性状的力反馈外骨骼手套……
一大波“新一代”沉浸技术及其产品正在来临。接下来又要看谁抢滩市场?
是不是现任的那些CV1、HTC Vive、和干脆没有动作追踪和交互的移动Gear VR们就真快要被淘汰了?
新技术的演示Demo是一回事,在Best Buy上买个这项技术的产品则是另一码事了。
目前最好的VR装备HTC Vive 是$799,刚可以申请的商用版微软AR头显HoloLens 卖 $3000。
英特尔直接说Alloy头盔到2017年年底都别指望,其他就更是连个具体时间点都没提。
相比之下,能开始商用的HoloLens还算成熟消费级产品了。
昨天微软刚刚曝光了HoloLens使用的芯片,是每秒可以执行一兆次计算的superpowerful 24核处理器。
称为 Holographic Processing Unit(全息处理单元)HPU,这是一款24核28nm处理器的定制版芯片。
知道我们一般家用或者办公电脑的处理器是多少核吧,8核。
最主要还在于,这款HPU有大约65万个逻辑运算装置,8MB SRAM高速缓存。
最上面还覆盖一层低耗能的1GB DDR3 RAM。封装后不超过12mmX12mm。
搭载了这个处理器的HoloLens才能应付整个空间所有的传感需求,以及数据的及时输入(出)。
它把通过传感器收集的环境信息和穿戴者的手势信息,汇集处理分析再及时输出反馈。
整个运算过程中,HPU的每个“核”都有“分工”,负责专门处理一项任务。
同时,HoloLens还得配备一个“低级芯片”用来跑Windows 10,和HPU一起完成AR效果的体验。
不知道在整个HoloLens装备中,HPU的成本占比多少?但是感觉这基本是把一台最先进最快的电脑戴在脸上了。
现在最小体积的个人移动电脑可以说是我们的手机。
目前没有任何一款手机有这个处理器,也还没有任何一款VR一体机装备这种处理器。
这还只是提到了芯片没说别的。
算法是一件事,消费是另一件事。
有多少早已存在的高新技术一直不为人所知不是因为算法,是因为执行算法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进化决定生产力的提升。
当然没有生产力不等于无法验证先进技术是否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各种发布会上,观看和试用定向开发的demo时都很惊喜,但是稍微广泛的测试,哪怕就是大规模的试用都会变得很麻烦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那家做力反馈外骨骼手套的中国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项技术)跟销售电子产品不同,不是一个开箱即用的产品。
需要用它创建一些惊人的内容,人们才能意识到能用这些技术来做什么?
目前这些“新一代沉浸技术”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
无论是手机还是一体机,即使能搭载HoloLens那样的HPU,成本也是比较惊人。
更重要的还是,除了娱乐和耍酷,人们并不能真的能拿来做点更解决实际问题的事情。
这也是微软在HoloLens未公开发布之前,就已经与汽车制造、医疗、教育等等产业去对接。
先行开发应用的原因——你得教我们花这么多钱买来做什么用。
又有多少技术开发公司能具备微软和英特尔的这样的行业技术实力和经验,做到产业级的应用解决方案?
上世纪就风靡一时的VR技术,跟目前的不差很多,没有真正进入市场,还是因为成本和应用无法接地气。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Oculus 、HTC Vive最具意义的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化的这个阶段,把VR做到了消费级。
而三星和谷歌们,旨在把这一技术对接到更大众的移动端。
从发布会的现场演示到Best Buy,这中间的距离不亚于一个算法的发明和一款超级芯片的研发。
反人类产品是人性最重要的一部分。
每次反人类产品出现的时候我们都启发人类拓展新功能——直到更新的产品出现。
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目前那些笨重的、不自然的VR产品会继续以增长的势头存在,因为从发布会的舞台走下来还需要一个挺长的时间。
累计评论0条
展开其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