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人死亡AB游戏设定采用了赛局理论,下面就这个理论来介绍一下,希望能版主大家了解这个AB游戏。
赛局理论(严格上来说只有介绍囚犯困境):
个人并不打算像学校教科书般,介绍赛局理论的来龙去脉,以及背后的数学理论(那样往往会流于枯燥乏味),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愈阅读,这边还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说明!
那么,先来说个故事吧:
A与B是某个银行抢劫案件中的嫌犯,他们在犯案后遭到警方的逮捕。警方虽然有相当的把握认定他们两位绝对是犯人,却缺乏将两人定罪的决定性证据!
为了促使两人主动认罪,警局裡一位资深的探员採用了一个特殊的审讯方式。
首先,探员将A、B两人分别安置在两间不同的审讯室,彼此间无法联繫。
接著探员走进了A的所在房间,并对A说道:「要不要和我们合作呢?」
探员继续说道:「谈白说,如果你们继续否认罪行,我们只能向法院求处5年的有期徒刑!」、「然而,若是你愿意坦白罪行,并供出B的罪状时,我们可以将你转换为污点证人,届时你只需要关1年即可出狱,而你的同伴则将入狱20年!」、「最后,当你们两位都愿意坦白犯行时,法官也将有所斟酌,你们都会被判决入狱10年。」
接著,探员走向了B所在的房间,并把和上头相同的内容向B叙述一次。
结果,在探员的劝说下,两位犯人不约而同都选择了「招供」,最后都被判入狱10年。
为何会是这样的结果呢?让我们用下面这个表格作分析!
▲ 嫌犯A与嫌犯B所遭遇的处境
上头的表格中,嫌犯A与嫌犯B都可以採取「否认」以及「招供」2种作为,依据两人所採取的行为模式,合计共4种组合(否认-否认、否认-招供、招供-否认、招供-招供)。
上述4种组合所对应的格子中各有两个数字,分别对应嫌犯A与嫌犯B所面临的刑期,例如:「1,20」表示嫌犯A将被关1年,而嫌犯B将被关20年。
首先,我们由嫌犯A的观点出发,在无法与嫌犯B商量的情况下,如果我们选择「否认」自己的罪行,那么...
▲ 当A选择了「否认」时,B则可以选择「否认」或是「招供」
对于选择「否认」的A来说,如果B也很有默契地选择了「否认」,最终的结果就会变成如下图一般,此时无论是A或是B都将面临5年的刑期。
▲ A、B两人都选择「否认」的结果
然而,对于B而言,在A选择「否认」的前提下,如果自己选择「否认」将被关5年,但选择「招供」(也就是出卖A),却只需要关1年即可出狱(当然,A就被牺牲了w)。
虽说「情和义,值千金!」不过在面临可能被关1年或是5年的前提下,相信嫌犯B绝对有可能出卖自己的同伴。若B真的出卖了A,那么情况将发展成下图:
▲ A被B出卖,必须吃20年的劳饭
当然,A也不是省油的灯,多半也会遇想到「如果B出卖我,我岂不要坐20年的牢?」假设嫌犯B一定会出卖自己的情况下,如果改选择「招供」却只要被关10年,那么A多半会选择「招供」吧。
于是乎,A虽然最初想要选择「否认」,最后却选了「招供」...
▲ 结果,以A的观点出发进行推理,最后两人都会选择「招供」
如果改成以B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呢?很遗憾!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一旦B选择「否认」,A同样也会考虑选择「招供」,希望把刑期由5年缩短为1年:
▲ 这次换成是B出卖A了...
当B认为A肯定会出卖自己时,肯定也会将选项由「否认」改为「招供」,最后两个人依旧要被关10年,于是情况又回到了下图...
▲ 结果还是被导向右下角...
对于A与B来说,相较于两个人都选「背叛」、被关10年,明明两个人都选择「否认」绝对是更明智的选择。然而在彼此无法沟通的情况下,人往往都会由于资讯的不足而产生恐惧,并且採取「自利」式的思考,也导致了两人各自选了不是最有利的选择。
这个例子在赛局的教科书中又被称为「囚犯困境(Prisonner's Dilemma)」!其实,「囚犯困境」只是赛局理论中,诸多种类赛局的一种罢了,只是它的例子最为浅显易懂,经常被那来做为介绍赛局理论的开场。
嘛...幸好『极限脱出ADV 善人シボウデス』中用到的赛局理论正好就是「囚犯困境」,所以本次的解说到此就行了 = ̄ω ̄=
累计评论0条
展开其余评论